评论:两次调控都身陷流言 难的并不只是绿城

2011/11/3 17:08:44  |  作者:  | 关注度:  | 【字号:↑大   ↓小

难的,并不只是绿城

在老宋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多月,他亦曾致信绿城全体员工,当时绿城正身陷“信托调查门”事件,除说明资金问题外,他也没忘给员工鼓劲,说,“如果我们把销售做得更好一些,我们仍然是天下最好的(firstclass)公司。”

与那封短信相比,这次老宋说得更多,谈到了企业和行业,生存与发展,熟悉的人知道,这都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,绿城被“破产”传言恰好触发了他表达的欲望。只是,作为房地产行业中标杆企业的掌门人,在这样一个时间点,写了这样一封信,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。

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,“在此调控深秋,绿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里的风向标”。

市场萎缩,量价齐跌,库存大量积压,这确实是眼下房地产行业的普遍情况。以杭州为例,今年前三季度,杭州主城区仅成交16736套商品房,创下了五年来新低,而最新数据是今年10月主城区商品房共成交1914套,同比是5年来倒数第二。此时总库存量已达41152套,又创历史新高。

不止是绿城,房地产开发商整体现金流都更趋紧张。截至10月26日,70家已披露第三季度财报的上市房企中七成经营性现金流为负,80%以上房企负债同比增加。

绿城像一枚放大镜,反映了房地产行业今时今日的难处,但,市场未必同此凉热。

几天前,国际投资评级机构穆迪发布了一份报告,其对29家国内房企进行调查,并将条件设定为“基础情景”即“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量大幅下降,同时开发商不能在海外债券及股票市场募资,并且只可延续75%的海外银行债务”,结果29家受评开发商中共有23家拥有足够的现金及预测现金流,足以应付穆迪预测该等企业未来12个月内现金流出的150%以上,这些现金流出包括利息、土地金及再融资需要。实际上,对于多数国内房地产企业来说,“基础情景”的设定算是比较保守,因为他们或多或少仍有获得国内银行贷款的渠道。

为什么绿城的“破产”传闻会有这么多人先入为主的相信?事出必有因。自从2006年7月绿城中国在香港上市以后,绿城的资金状况趋于透明,而其高负债、高速度、大规模扩张的运营模式也不断受到质疑,不止一次将绿城推到风口浪尖。

老宋的这封信单在“绿城房产”的微博上就被转发、评论数千次,是其官方微博起用以来被转发、评论最多的一条,拥护者有之,反对者有之,旁观者亦有之。与其说,这是他在向政策喊话,我更愿意看作这是他在自我喊话,而之所以会被攻击,只因为——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,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,然后再去探究、强调你的感受。

宏观调控并非针对房地产企业,更不是针对绿城。宏观调控最近两三年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,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。在中国,它的主要任务是:保持经济总量平衡,抑制通货膨胀,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,实现经济稳定增长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,某一个行业的利益难免服从大局,短期利益要服从长远。这点,老宋也说,“企业左右不了市场”。

但是,在这场调控中,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,其上下游产业,及其从业人员有没有受到影响?会不会出现如宋卫平所说的,农民工问题?资产缩水问题?这些问题有没有疏解之道?长期以来被视作经济引擎的房地产,一旦失去支柱作用,又要靠谁来带动?这些已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。

绿城,两次调控都陷流言

近年楼市,开发商最难过的两道槛是2008年下半年~2009年初,以及2011年这一波。而绿城两次都陷入到“被破产”。

2009年4月,绿城首次传出要被清算的消息。

事发于绿城中国当时计划实行的一笔19.83亿元的信托融资,其条约多项违背2006年绿城发行4亿美元高息票据时的契约。在这种情况下,4亿美元的高息债券持有人可以要求绿城中国提前赎回债券。而根据绿城中国公布的2008年年报,公司的负债率彼时已经达到了140%,在2008年年底,公司只拥有17.18亿元的现金,却有161.18亿元的贷款。由此,清算消息四起。

所幸,这次危机,绿城终化险为夷,绿城中国以债券总金额8.5折的价格回购了债券。没有了这个高息债券的苛刻约束,在一定程度上绿城融资确实变得更自由。

后来的楼市转折,已不需要一一赘述,多数房地产公司在2009年获得了巨大的销售额增长,年底,绿城一度信心满满地提出要赶超万科。

2011年的9月,在杭州限购限贷半年后,绿城再传破产消息。

其实今年年开春以来,绿城在资金问题上一直没有安耽过。年初,爆出集资门。春节过后,绿城内部发文,向员工进行阶段性融资,起点额为10万元,预计员工年收益率12%。在媒体的放大之下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过去几年,绿城一直在向员工做类似的集资,一定程度上已被视为“福利”。7月,又爆出信托门。

9月,爆出收购门。这次真正和破产挂上了钩。

当时有媒体报道称,海航集团已经准备开价30亿元,收购绿城集团及其下属公司,而绿城掌门人宋卫平则提出了40亿元的报价,加以“婉拒”。

尽管事后绿城辟谣无此事,但其负债率确实让人担心。绿城2011年半年报显示,于2010年12月31日绿城中国有现金及银行存款149.73亿元,总借贷人民币340.47亿元,净资本负债率为132.0%。而截至2011年6月30日,绿城中国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63.2%。

也许正是财务危机没有真正解除,破产之类消息从未远离绿城。11月1日深夜,一条微博被多次转发:“业内正快速流传:浙江绿城地产申请破产……原因据说与资金链、高利贷有关,限购导致降价也无法出货加重其恶运,更有传说是宋卫平在澳门输去20亿!不知是真是假……”

恐怕是这条消息让人愤怒也让人无奈,2日的凌晨4点42分,绿城房产官方微博有了老宋的这篇文章。

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