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科学研究院盘和林:房贷收紧 这次不一样

2017/2/15 9:38:28  |  作者:  | 关注度:  | 【字号:↑大   ↓小

农历年刚过,以北京为首,上海、广州、杭州等国内一线、二线城市开始上调房贷利率。在广州,邮储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广州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将首套房优惠利率从8.5折上调到了9折及以上。


从近期各地出现的房贷政策来看,2017年房贷整体收紧并提高房贷利率,应是大概率事件。这次房贷收紧所透露的信号,与去年房贷“高烧”时期完全不同。去年房贷利率上调主要是意在为房地产降温,“房贷政策越严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购房需求越强劲,所以反而助长了房价上涨,但这次上调,实为监管层正在努力驱赶资金“脱虚入实”,或具有长效性与战略性。


2016年,房贷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,以至于到下半年,连央行也难以一时驯服。央行数据显示,2016年新增房地产贷款5.7万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57.9%,占新增人民币贷款比重高达45%。究其原因,一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银行难以寻找到优质资产,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低,放贷既“轻松”又“安全”且“美味”;二是实体经济利润大幅下滑,同时股市等居民、企业投资渠道收窄、“包赔不赚”,而房地产十余年来巨大的“赚钱效应”吸引了居民、实体经济等各路资金;三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窟窿,亟须“土地财政”填补。此外,房地产“去库存”、经济“稳增长”等需要,更是让银行、地方政府找到了释放房贷的“充分”理由。


如此种种,导致房贷犹如电影《长城》无意中释放出来的一群群 “饕餮”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中国经济。完全可以猜想,如此严重畸形的房贷等金融数据,一定让央行感到了惊恐,因而就算2017年有“稳增长”的压力,也必然不会再像2016年那样饮鸩止渴。银行对此切莫存在侥幸心理,认为经济或是房地产数据“不好看”时,央行仍会靠“房贷救中国”。


即便银行自身也已经意识到房贷的风险,但这次房贷收紧并非银行主动为之,更多是央行监管发力,如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,要求不同程度地收缩信贷投放规模,贷款项目需提前报备;要求银行原则上第一季度新增住房贷款的总量及增速要低于2016年四季度,信贷增速过快的银行,还可能面临基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处罚。


2017年,资本外流等因素导致全球货币政策或出现收紧的拐点,以及金融高杠杆带来的经济风险,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宽松必然遭遇瓶颈。央行也正在将货币政策的重心从“稳健偏宽松”向“稳健中性”转移,房贷收紧无疑是“稳健中性”的一部分。鉴于2017年我国经济总体环境仍不容乐观,还没有“猛踩刹车”的本钱,拧紧房贷的“闸门”,努力疏通资金“脱虚入实”,成为央行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必然选择。


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多次提及要防范风险,将防风险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,特别是杠杆风险和债务风险,更是成为重中之重,收紧房贷的目的当然有“防风险”的重要意图。有学者认为,货币政策已经从“稳增长”让位于“防风险”。而这次央行收紧房贷,实际上可以看成是“防风险”与“稳增长”并重的举措之一。


巨额的信贷流入房地产市场,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体经济、民营经济、创新型企业、高成长性企业、绿色产业等出现了较大的“挤占效应”。实际上,这些领域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,但需要银行提升自身风险识别力和控制力。此次央行等从严管资金流入房贷等虚拟经济,必然倒逼银行到实体经济中寻找“新的奶酪”,从而实现驱赶资金“脱虚入实”的社会合意目的。


当然,收紧房贷只是驱赶或者引导资金“脱虚入实”的一部分,降低其他金融高杠杆以及改善实体经济盈利环境,多方合力才能真正实现“脱虚入实”的美好意愿,也必将更有助于我国2017年经济“稳中求进”。

扫一扫,杭州房地产大事一手掌握!


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。